站在最後一排的希特勒的故事

时间:2025-11-02 20:26:14 来源:興業銀行 作者:房產

  最近,又得知兩起中學生自殺的事件。兩位學生都是因為“學習成績名次下降”而感到“無臉見“人”,其中有位學生是因為被從“重點班”鐫汰到“普通班”,得從重點班所在的“燦爛樓”回到普通班所在的舊樓,於是幹脆從樓上跳了下去。

  我反對以成績論人,反對按成績給學生排名次。這個態度引起過一些同行的迷惑乃至攻訐。但我至今仍認為,對這一問題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承當教育重任。如果把所謂競爭機製引入中小學教育,是民族教育落後的標誌,積久有可能形成災難。

  上個世紀80年代有部體育題材影片《沙鷗》,我對之一向耿耿於懷。那部電影大概是以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為背景的。其中有個鏡頭,女排得了世界亞軍,隊員沙鷗在返國途中竟把得到的銀牌扔進了大海,她說祖國要的是金牌。事先的那股牛氣,的確振奮了全國憤青。之後有國際奧委人士宣布意見,對扔銀牌的行為不以為然,認為不符合奧運精神。然而那以後每次體育健兒凱旋,下飛機時,不知是領導安排,依然有自發的意識,總是金牌在前,銀牌次之,銅牌在後,至於沒得到牌子的運動員是怎樣下飛機的。無人關注。高官接見,有牌的才能坐他身邊,沒牌的靠邊,大概別想露臉。這種名次文化深入人心。一向灌入孩童稚嫩的心靈。

  多年來,有一張照片不時地出現在我腦海中,那是希特勒小學畢業時的照片。小學生希特勒在合影上站在最終排,兩臂交織。照片說明是:根據事先的老例,拍照的位置按學習成績安排。成績好的學生坐在前排老師身邊,成績差的往後排,11歲的希特勒是成績最差的學生,所以站在最終一排(大意)。

  這以後,希特勒去林茨的裏爾中學讀書,他在那裏的學習成績也很差,而且性格孤僻古怪。有意思的是,在他的班上。有一位之後享有盛名的學生,就是維特根斯坦,這兩個同學事先都沒想到幾十年後會發生什麽事。出生於富豪家庭的維特根斯坦有教養,深得教師歡心,而“差生”希特勒一定死死地記取了維特根斯坦這個猶太學生的名字。希特勒為什麽瘋狂地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這與他幼年少年時的經曆是不是一定有幹係,我們可能沒有足夠證據來說明問題,但是作為教育者,完全有可能讀懂一個性格有些偏執的孩子心頭的不平。

  當然,希特勒少年時代過的究竟是什麽樣的生活,他在學校究竟另有些什麽故事,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可以一定的是,在童年和少年,這樣一個有點特殊的孩子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得到教師的體貼愛護。誰能說他之後的所作所為與那張照片的座次無關呢?

  回到我們的話題上來。從孩子讀書階段就按學習成績排起了名次,似乎我們真是個很正視名次的國度。排名次也許是民族的文化,講求名次也未必有什麽不好。不過,既然如此講求名次,我們何不把問題放大一下,看一看我們中國在世界的名次如何。其他領域不論,依然就教育問題說:中國的底子教育在世界上居於什麽水平?中國的聞名高校在世界排名如何?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中小學生身心體質如何?中國的教育投資在世界排名究竟是多少?中國的教師待遇在世界排名如何?……這也是排名,為什麽一說起來,那些主張在中小學生中展開分數競爭的教育家們就不那麽振振有詞了呢?

(责任编辑:互聯網)